從精實到數位化轉型之路

文/林均燁 朝陽科技大學教授、中華企業評價學會產業委員會顧問

數位化轉型是當前全球企業最關注的運營與商業模式變革議題。以工業4.0智慧工廠為例,只要某個產業的智慧製造系統一經開發成功,企業營運追求總體成本與價值目標驅動之下,該產業必然加速形成「區域型產業鏈」!其所帶來的總和成本效應包括人工成本、全球運籌物流運輸成本、碳稅、庫存倉儲成本以及就近供應之機動性等。而其關鍵價值則是呈現在「資訊即時性與準確性驅動快速反應與決策運轉」所帶來的商業價值!這一波數位化轉型趨勢驅動之下,代工型企業應該深度思考:未來的訂單在哪裡?有哪些轉型的機會與方向?有什麼系統方法可以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協助企業縮短學習曲線、降低失敗成本、創造轉型投資的回報?

歐美國家近年來又大量出現「精實數位化轉型(Le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系統觀點的文獻。筆者在2013年就已提出「智慧製造=精實生產系統的智慧化,先挑戰精實化、再挑戰智慧化」的論點。其要因在於:大量媒體都以自動化定義工業3.0,筆者卻以精實自動化定義工業3.0。精實生產系統在過去透過系統流程規劃與人員培訓制度就已經發展出資訊即時性與準確性的快速反應系統,挑戰出最低成本、最高獲利能力的企業。

精實生產系統最重視的現場改善目標就是挑戰作業流動性的不斷提升,流程精實化會直接產生時間效益,依據流程再造重新規劃生產設備、作業與物流動線空間配置又會產生空間效益,整體精實變革衍生最高工作效能、又創造人力資源精實化的效益,進而達成「流程精實化、組織精實化、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綜合效能」的變革目標。發展過程則必須仰賴及時生產供應與「讓設備具備與人一般、能夠感知並因應生產狀況的自動化」等精實生產方法,才能發揮「創造價值活水、循環流動性最大化」的系統化精實改善目標!

精實就是瘦身。從精實生產延伸到「精實企業」就是整體企業瘦身,以精實思維運用到研發、生產、行銷等跨功能部門的精實整合,挑戰最少資源創造最大效能的企業組織。那麼,為什麼先挑戰精實化、再挑戰數位化轉型?製造業過去多年來的獲利能力都有普遍衰退現象,加上數位化轉型投資成本不低,唯有經由精實化先行協助製造業創造更高獲利能力,企業才有更多資源與勇氣投入數位化轉型。而且,數位化轉型比起單純的數位化更加強調「以客戶需求導向而發展的數位化商業模式轉型」。當大部分製造業仍舊埋頭苦幹於眼前訂單繁瑣作業之時,如何具備精實變革能力已經是一大挑戰,如何面對更大規模數位化轉型商業模式創新之系統整合目標的規劃與執行?

除非系統發展到智慧決策與控制狀態,否則「數位化工具並沒有辦法思考或協助運行中的系統進行改善」!唯有真正的團隊才能協助企業思考與持續改善!數位化轉型是個必然趨勢,將會在十至二十年內陸續衝擊各種產業。面對這一場長期嚴峻的企業動態競爭,企業唯有先行精實變革「廣積糧食」,之後才有能量轉型升級「高築競爭門檻」、發展永續經營的契機。

文章網址:https://view.ctee.com.tw/processing/32113.html